雖然從事遊戲教育已經快要二十年,但我還是在努力理解遊戲的本質。一般而言,遊戲要有:
.
1.玩家
無論是否自願,反正總要有人參與。
.
2.規則
如果玩家對規則不能取得共識,遊戲是難以進行的。修改規則要得到所有玩家同意,這個也算是遊戲的潛規則
.
3.娛樂
遊戲能否娛樂玩家,是一件非常主觀的事。而且在我的經驗當中,往往是玩家水平決定一個遊戲有多好玩。
.
4.勝負
即使是單人遊戲,也可以是玩家和設計師之間的勝負。而且勝負未知才能帶來挑戰,難度太高會挫敗,難度太低會沉悶。
.
因為工作關係,發現家長對於選購桌上遊戲都有不少困難,常會抱怨遊戲買回家都是玩兩次就算。很多所謂「教育遊戲」其實只是教材,甚至令孩子對遊戲抱有戒心。所以想寫幾篇文章,分享失敗經驗。
.
1.別太相信那個建議遊玩年齡
雖說有參考作用,但現在的孩子早熟得多,很多「for kids」版本的遊戲都只會被「孩子」鄙視。文字、規則和遊戲時間是比較重要的指標,初小基本不建議玩要看字的遊戲,初入門就不要有四頁以上規則。一般而言幼兒大約能玩15~30分鐘,初小是30~45,高小是45~60(包括講解時間)。所以如果想遊戲耐玩,我還是比較推介經典抽象桌遊(例如是黑白棋和Rummikub之類)。
.
2.想清楚誰會玩這個遊戲
盡量買一些能和孩子一起玩的遊戲吧。要是工作很累不想再用腦,我會建議買一些遊玩時間較短的體感遊戲(例如是反斗馬戲團和二人三築)或者溝通遊戲(例如是機密代號:有圖有真相)。假如不想對抗太激烈,也可以考慮一些可以合作遊戲(例如是密室逃脫和福爾摩斯探案集)或圖像解謎遊戲(例如是機智新星和五彩圖層)。
.
3.想玩多少次
在我買的上千款遊戲當中,玩不夠十次就基本算是中伏。玩最多的遊戲(圍棋),倒是玩了上萬局。一般而言都是抽象邏輯遊戲最耐玩,有些多字多規則的,反而很容易就摸到勝利公式。如果說明書幾十頁,玩不到兩局就血虧了。
.
4.誰能贏
不能贏的遊戲就不是遊戲,所以年紀越小的孩子,越適合玩運氣成份高的遊戲。但純靠運氣得來的勝利欠缺質感,即使是純技術的遊戲,家長也可以作出適當讓賽(例如是讓分/讓步/讓資源),平衡各玩家的勝率。有前輩說,好遊戲要麼把運氣成份掩蓋得很好(例如是國際象棋),要麼是把技術成份掩蓋得很好(例如是勃根地城堡),這樣才有驚喜效果。
.
5.多聽建議
很多人會去BoardGameGeek之類的網站,看看大家對遊戲的評價。不過外國的口味和本地又有點不同,最實在的方法,還是帶孩子去桌遊店,試玩幾款遊戲,再挑大家都喜歡的類型去買。
作者簡介: 周怡,遊戲愛好者,曾擔任圍棋港隊代表,亦在Azul, Century, Magic the Gathering, Key Forge, Battle Spirit, Hearthstone 等大小桌遊網遊比賽取得佳績。香港首批心智競技教練,香港國際棋院創辦人,全港第一個推行網上遊藝教學。開班教學二十年,曾於過百間學校組織擔任教練,並帶領學校取得各項競技冠軍。
 
家庭遊戲:
 
兒童遊戲: